close

一、字形:
 《說文解字》止之也。其字从女,內有一畫,象姦之形。禁止之,勿令姦。

 檢視一下小篆字形,無甚問題。

二、字義:
 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:
 
 ㈠本意為禁止:「莫」,乍也。
  止之詞也。詞依禮記釋文補。詞者、意內而言外也。其意禁止、其言曰毋也。

  《說文》止之也。其字从女,內有一畫,象姦之形。禁止之,勿令姦。
  《詩.小雅〉毋敎猱升木,如塗塗附。
  《論語.子罕》:「子絕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」
  《禮.曲禮》:「毋不敬。」《註》:「毋,止之辭。古人云毋,猶今人言莫也」。
  《禮.曲禮》:「臨財毋苟得,臨難毋苟免。」
  《禮記·昏儀篇》「戒之敬之,夙夜毋違命」參照: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「必敬必戒,無違夫子」。
  《儀禮.士相見禮》毋上于面,毋下于帶。《鄭註》古文毋爲無。《賈公彥疏》今不从者。
  
  《說文》云毋,禁辭,故不从有無之無也。

  按:無是「蕪」的本字,草盛也。所以其實用「無」表示「禁止」,不如「毋」。

 

 ㈢不存在:「無」
  古通用無。《詩》、《書》皆用無。士昏禮。夙夜毋違命。
  注曰:「古文毋爲無。是古文禮作無、今文禮作毋也。」漢人多用毋。
  故《小戴禮記》、《今文尙書》皆用毋。《史記》則竟用毋爲有無字。
  《墨子.非命上》:「言而毋儀,譬如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。」(教育部異體字字典)
  《史記.秦始皇本紀》:「身自持築臿,脛毋毛。」(教育部異體字字典)
  按:無是「蕪」的本字,草盛也。所以其實用「無」表示「荒蕪」佳。 

 ㈡否定:「不」。
  《韓非子.說林下》:「以我為君子也,君子安可毋敬也?」(教育部異體字字典)
  【史記.春申君傳》:「世有毋望之福,又有毋望之禍。」(教育部異體字字典)

 ㈣疑尾:「無?」官話之「嗎?」
  又「將毋」、「毋乃」,皆發問之辭,與「無」通。
  《韓詩外傳》客有見周公者,曰:」入乎將毋?」公曰:「請入。」「坐乎將毋?」公曰:「請坐?」「言乎將毋?」公唯唯。

三、建議:「毋」mai2
 ㈠「不」。念m。
 ㈡「莫」ma34,mo34。
 ㈢「無」。Vo2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cedo 的頭像
    Alcedo

    雎鳩

    isil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